更多内容
旅游区介绍

赤水风光 | 看完这篇你一定会爱上它(多图鉴赏)!

image.png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从来都不缺各色美景,但其中有一道特别的“中国红”浓郁热烈,耀眼夺目。“千里赤水河 醉美丹霞红”,这里是赤水——丹霞红色系的丹霞地貌是这里的标志,但赤水的风光远不止“红”这一种色彩。


一定有很多朋友对于赤水的印象停留在红军四渡赤水,这里确实有浓厚的“红”文化,但还有更多的绝色之美值得被大家看到。“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黔北明珠”、“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侏罗纪”......这些都是形容赤水的美誉。


image.png

云南镇雄,这里是赤水河起源的地方。逶迤蜿蜒近千里,在云、贵、川之间绵延出一幅千年不朽的画卷。


贵州西北,几经曲折的赤水河在这里落成了宽约200米的河床,千百年来滋养孕育出一座以这条河流命名的城市——赤水。


image.png


因云贵高原的抬升与流水的强烈冲蚀下切造就了地形的巨大反差,使得这里形成特有的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最早出自曹丕《芙蓉池作诗》的“丹霞”一词,本意为天上的彩霞,如今更多的是描述遍及华夏大地并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image.png


1928年,我国地质学家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冠华夏”之美誉。同时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丹霞地貌之一”。


image.png


你是否也曾为这样壮丽的风景所倾倒?一座座红色的山峰,如同火焰般熊熊燃烧,目之所及大地的厚重、自然的奇迹,是课本上的水墨丹霞,是中国的地学国粹,也是世界的自然遗产。


image.png

《说文解字》中记载:“洞者,疾流也。”在赤水方言中,“洞”就是指瀑布。“有山皆有泉,无水不飞瀑”于赤水河的支流风溪河、白龙河以及大大小小的山间溪沟之上,落差3米以上的瀑布约4000余条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千瀑之市”


“中国瀑布看贵州,贵州瀑布看赤水”十丈洞瀑布的雄伟、佛光岩瀑布的飘逸、燕子洞瀑布的惊奇、四洞沟瀑布群的起伏跌宕……在壮丽的丹霞、古老的桫椤和绿波淼淼的楠竹海中被衬托着举目皆是、风格迥异。


image.png


赤水丹霞·大瀑布:瀑水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如天河决口,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湍流激起千重浪花,在数百米内水雾弥漫,遇见阳光还可见缕缕彩虹,水动虹移,美不胜收,是中国丹霞地区瀑布之冠。


image.png


赤水丹霞·美人梳瀑布:水帘分布均匀,似丹霞翠海中悬挂的一幅玲珑剔透的白色珠帘,秀美迷人,被当地人誉称为“美人梳”,被学者称为“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


image.png


赤水丹霞·佛光岩瀑布:巨大的弧形岩身上,一道白练恰到好处的从赤壁中央飞身而下,若是阳光角度正好,还能看见一弯彩虹凌空于瀑布之上。丹霞赤壁、陡崖飞瀑、原生密林,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image.png


赤水丹霞·四洞沟瀑布群:峡谷幽深、翠竹长青、桫椤成林。白龙河上,分布着四个形态各异的瀑布。瀑水如银涟下跌悠悠飘逸,欢腾的瀑水与幽深的沟谷和绿茵翠竹相衬映,别有一番风情。这里的每一瀑后都有洞穴,形成四处“水帘洞”景观,四洞沟也因此而得名。


image.png


第一瀑——水帘洞瀑布:高21米、宽35米, 瀑下是比砂岩质软的页岩和泥岩,在瀑水的冲击掏挖下,形成一个“岩腔”就是“水帘洞”。


image.png


第二瀑——月亮潭瀑布:宽42米,形如偃月缠云。


image.png


第三瀑——飞蛙岩瀑布:瀑布崖壁中间, 有一个三角形岩石向前伸出, 形如“牛”,“牛”前有细条状小岛,形若游“蛇”,“蛇”前有一岩石,形似“青蛙”。


image.png


第四瀑——白龙潭瀑布:高45米,宽40米,瀑下有一形如龙头的岩石。


image.png


在国庆假期,赤水丹霞迎来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人们沉浸在景区壮丽风光和热烈双节氛围中。热情参与景区活动,在景区开设的茅台驿站“提诗换酒”品酱香美酒穿着民族服饰、国风美服在大瀑布下留下心动照片在佛光岩来一场灵性祈福喝一杯空杯·佛光茶......


image.png



大瀑布旅拍

客片美图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丹霞的红,映出生态的绿,在赤水河谷大面积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山茶科、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山矾科的植物占绝对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赤水丹霞共有植被1964种动物1668种


image.png

桫椤,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生活过的植物“活化石”现今世界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中生代末期的生态环境巨变,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扼杀了绝大部分植物,只有极少数种类偏安一隅、历尽沧桑、万劫余生,桫椤便是这极少数幸存者之一在我国的桫椤属,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我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image.png


桫椤多生长在高温、潮湿、不受阳光直晒的林下地带和贫瘠的土地上,立地条件严苛,是一种敏感的指示性植物。适宜的温湿度、适度养分的森林环境,才能够为桫椤营造出适生的“家”。


image.png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万株濒危物种桫椤恰如天选之植,躲过了亿万年的浩劫,而今亭亭如盖,向世人展示了地球生命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是天然的自然教育“教材”除了桫椤还有很多特有的珍稀植物,掌楸、红豆杉、金钗石斛、金毛狗蕨、小黄花茶......众多国家保护动物,例如云豹、金猫、苏门羚、毛冠鹿、林麝、红腹锦鸡......



image.png

自然教育,是认识真实世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次对自身的审视。进山寻山探山,体验感知实践,这不仅是孩子们需要的,也是每一个深陷都市向往山野的成年人渴望的。去赤水野趣吧,让五感回归,探索未知世界,自然深处自会有答案。


image.png

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古有赤虺河、安乐水、大涉水等名称,赤水河奔腾蜿蜒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区。全长近500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


赤水河,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内盛产美酒,故有“英雄河”、“美酒河”的别称。


image.png


1935年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下的封锁,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北渡长江的战略目标落定,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核心地位。敌人妄想将红军一网打尽,出动了40万人的军队来围剿仅剩3万余人的红军。


image.png


一场传奇的运动战拉开帷幕,一渡赤水为脱险自救,二渡赤水为杀回马枪,三渡赤水为调虎离山,四渡赤水为北渡长江。


自此之后,红军一反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巧妙地运用了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不断迷惑敌人,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并使敌人扑朔迷离,疲于奔命,到处扑空,十分被动;而自己则纵横驰骋,走打紧密结合,走得神速,打得主动,达到目的,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image.png

△红军四渡赤水


在赤水丙安古镇铁索桥的北岸,至今仍立有“丙安红军渡口”的石碑记述着这座临河小镇曾是红一军团部所在地。古镇刻有深深年轮的石板老街上,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image.png

赤水河两岸民间自古酿酒。据汉文献载,公元前135年西汉年间赤水河就酿造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赤水枸酱酒。赤水河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酝酿了茅台、董酒、习酒、赤水枸酱酒、郎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 


image.png

赤水河穿越千年,见证着河两岸人民日新月异,代代革新的生活,千帆过尽世事兴衰,赤水河,将永远流淌。


image.png

道路,一种作为连接不同区域,便利人口流动的设施。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道路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也在引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川黔古盐道一条始于明代,将产自四川自贡的食盐运输、销售至贵州全境的物资运输通道,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古代商路。起于春秋的“官山海”政策,让盐铁官营传承千年,贵州不产盐,川盐商帮大多经由赤水河流域的重要枢纽——赤水,进入贵州各地。


image.png

△赤水运盐码头历史照片


食盐的长距离运输与销售,衍生出诸多工种,民众参与其中,极大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围绕盐的运输与销售形成了多样化的生计方式,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生活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并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信息流,便出现了一批以丙安、茅台为代表的集镇。


赤水河历史上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柱“满眼盐船争泊岸,收得百货夕阳中。”这是清末诗人陈熙晋游历丙安发出的感叹。


image.png
image.png

自明万历二十九年时设区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连绵不断的历史给予丙安的是丰富的文化沉淀,其中盐运、红色、军事、建筑、民俗最为突出。


在两水相会的一座岩嘴上,背倚陡山峻岭,三面濒河,坡陡滩险,地势险要,没有宽阔的平地,丙安依山水而建。全镇仅有一条 400 余米长的石板街道,远离公路,虽有不便,但也使得这个小镇得以完整保存。


image.png


随着学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丙安这一活着的古镇,让赤水河承担着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民族迁徙走廊、军事征伐通道、国家资源调配通道的重要历史得以保存和发展。东华门外,古老的“双龙八墩桥”,依然在赤水河畔见证着新的历史发生。


漫步丙安,于石板街、陡石级、石堡门、古渡口、吊脚楼……看传承千百年的丙安依旧与新世纪的太阳朝夕相伴。


image.png

非遗,凝结着华夏民族人文智慧与历史发展的生活美学。赤水非遗承袭并展现着赤水人民生活文化发展中劳动与智慧的一面。


独竹漂

独竹漂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当地老百姓在农作和生活中以独竹或独木作为水上交通工具渡河的一种方式,在长期放竹排、划竹筏追赶飘散河中的竹木等水上劳作中,消除寂寞、增强技艺而演化出来的一种具有实用性的水上娱乐和竞技活动,独木舟逐渐被独竹漂取代,这种划竹竿的绝技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image.png

晒醋

1915年,茅台在万国博览会上飘香世界,荣获巴拿马金奖。同是来自赤水河畔的赤水晒醋也获此荣耀。


这种始于晋汉时期,采用固体发酵繁殖产生天然醋酸菌获得的醋醅和成品醋的技术,因需要历经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而成,故称晒醋。晒醋又被称为“醋中茅台”,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长期贮存品质更佳,无论烤、焖、烧、炸、煲汤还是凉拌,均有独特清香和无穷回味。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餐不离醋,不用去药铺”。


image.png


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道工序,累计成千次手工操作,历经5次天然发酵,3年的时间,复杂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工艺和漫长时间成本才造就了赤水晒醋的柔润酸香。


image.png

△博主@壶提提


赤水竹编

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常年受到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赤水气候温和湿润,土壤类型多样。这里生长着楠竹、慈竹等300余种竹类拥有百余万亩竹林,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



微信图片_20231007144100.jpg


赤水竹编历史悠久,赤水人很早便利用丰富的竹资源编成篮、筐等器具存放粮食和食物,竹制品已然成为赤水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赤水竹编地快速发展起于清朝中期,赤水“竹王”黎理泰将楠竹引入赤水,楠竹更易于编织。于是,赤水竹编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愈发精细的竹碾、竹箩筐、竹椅等竹制品涌现。


image.png

赤水油纸伞


数百年来的发展,赤水竹编逐渐形成了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竹编技艺特色,在2014年入选第四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竹编技艺的基础上,赤水人民又不断地发展出赤水竹雕、竹扇制作的技艺。并被收入第五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赤水饮食文化,属巴蜀文化和黔北文化的融合范畴赤水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凉,四季分明,兼有山、林、水草之利,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赤水酿造业独具特色晒醋等众多的调味名品,辅佐赤水菜,技压群芳,有“以味见长”、“花色纷繁”、“百菜百味”之誉。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赤水饮食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赤水地域烹饪文化,即赤水饮食文化。


image.pngimage.png

古今赤水饮食文化,以禽蛋、鱼类、海菜、猪肉、豆花儿、竹笋、时鲜蔬菜等为主体。不论是春笋炖腊猪脚、胆水豆花饭、煳辣壳面、豆花烤鱼……每一口都包含着浓浓的乡情。


叉洋芋一道在赤水的街头巷尾经久不衰的神奇小吃。在以前,它可以快速地为纤夫商贾补充体力,到现如今,又因口味独特、制作快捷成为了赤水人从小吃到大的特色小吃。


image.png

煳辣壳面第一口就可品尝出古时赤水码头的饮食特色。碳水可以给人带来能量,古时的码头工人非常需要这种方便快捷的重口食物来迅速补充体力,油泼辣椒在刺激人们味蕾的同时也有助于排解湿气提振精神。


image.png


腊肉西南地区冬月里开始制作,备之食一年的腌制肉品。第一场春雨过后,还没露头只是拱出土包的春笋是绝佳鲜野之味。春笋炖腊猪脚是难得不带辣的吃食,咬上一口笋,腊肉的咸香与春笋的鲜味扩散开来,这才算作和春天来了次正面相逢。


image.png


地道的商务简餐可不是馆子里的一碟碟精致菜品。胆水豆花饭作为赤水河畔历史悠久的“商务简餐”深受行商过客、马帮、纤夫所喜爱。历经一代代的传承,胆水豆花饭已经融入了赤水人的日常生活中。


image.png


豆花口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点豆花技艺,赤水常用的盐卤可以使得豆花质地绵密,豆香浓郁搭配秘制蘸料,不但具有味辣、麻香、鲜甜特点,而且更醇,更有回味,是一道麻辣浓香、咸鲜甘甜的下饭美食。


赤水风味历经一代代的传承早已刻入每个赤水人的味蕾记忆中。

image.png

赤水,赤水

你是如此独特的存在

我们是如此热爱你!


image.png

【参考文献】
[1]赤水市委,市政府.“黔北明珠”——赤水[J].当代贵州,2008(20):60-61.
[2]周玉翠,王启亮,郭超凡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客源市场评价[J].经济地理,2023,43(03):219-227.DOI:10.15957/j.cnki.jjdl.2023.03.023.
[3]王勺.赤水:名源“赤水河”[J].当代贵州,2004(14):53.
[4]钟欣梅,熊康宁,肖时珍等.赤水丹霞地貌景观的美学特征与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08):199-202.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6.08.067.
[5]王爱华.赤水丹霞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1(12):162-165.
[6]陈浒,熊康宁,任晓东等.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遗产价值[C]//贵州省地理学会(Guizhou Geography Society),贵州省地理教学研究会(Guizhou Geography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Society).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贵州科技出版社(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9:7.
[7]韩芳.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建议[J].中国商论,2023(08):34-37.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3.08.034.
[8]张铭,李娟娟.赤水河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支柱意义研究[J].贵州文史丛刊,2017(01):93-101.DOI:10.14040/j.cnki.52-1004/k.2017.01.014.
[9]张梦,韩奥,罗兰.贵州省赤水市红色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7):10-1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05.
[10]刘星.路的社会生命与空间实践:人类学视野下的川黔古盐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03):44-49.
[11]况顺航.全域旅游 全景赤水——让“丹青赤水”领跑多彩贵州之旅[J].当代贵州,2016(17):44-45.
[12]李付忠.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赤水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DOI:10.27778/d.cnki.gqhzy.2022.000374.
[13]彭建,熊康宁. 世界遗产视角下的赤水丹霞地貌刍议[C]//贵州省地理学会(Guizhou Geography Society),贵州省地理教学研究会(Guizhou Geography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Society).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贵州科技出版社(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9:6.
[14]王堞凡.文化地理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旅游空间营造——以贵州省赤水市丙安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3(03):51-56.
[15]蒋福霞.中国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研究方向[J].绿色科技,2015(10):137-139.DOI:10.16663/j.cnki.lskj.2015.10.055.
[16]宋键.四渡赤水战役:在危局中开新局的神来之笔[J].红岩春秋,2022(02):14-18.DOI:10.16684/j.cnki.hycq.2022.02.004.
[17]沈亮.赤水:四渡赤水出奇兵[J].珠江水运,2021(24):21-23.DOI:10.14125/j.cnki.zjsy.2021.24.007.



一审:赵栓

二审:郑燕
三审:张弛
终审:杨均


旅游热线电话:0851-22863700   旅游投诉电话:0851-22861329

主体备案号:黔ICP备16002272号     贵公网安备 52038102381048号

© 2017-2022:赤水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燚想天开科技

友情链接:赤水市人民政府网


旅游区介绍
旅游区导览
旅游区动态
旅游攻略
在线预订
票务信息
公司简介